○阮伟康

日前,全省人工智能领域首单成果转化保险在未来科技城落地,以创新保险机制为科技成果跨越产业化“死亡谷”保驾护航。几乎同一时期,余杭经济开发区AI招商企服智慧平台“立业余开”上线,依托“AI+招商”“AI+企服”双模式,为企业提供从选址评估、政策匹配到落地运营的全周期服务。

两大产业平台虽发力方向不同、采用手段有别,但服务企业发展的初心高度契合。这也勾勒出余杭营商环境升级的新路径:跳出土地供给、资金扶持等传统单一要素支持框架,以更精细的服务“颗粒度”为企业降低创新风险、提升发展效率,全力打造更精准、更高效、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

其实,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向来不是政策优惠的简单叠加,而是对企业需求的“靶向回应”。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市场风险大的困境:企业既担忧“投入打水漂”,又发愁“办事绕弯路”。而成果转化保险为创新试错托了底,让企业有胆量勇闯技术“无人区”、敢啃研发“硬骨头”。

如果说风险保障解决了企业“敢不敢干”的问题,那么数字化赋能则回答了企业“能不能高效干” 的命题。在传统招商与企服模式中,信息不对称是最大堵点。政府难以及时锁定优质项目,企业难快速匹配适配资源,双方对接往往依赖“人脉经验”“线下奔波”,既消耗精力又拉低效率。“立业余开”平台用AI技术打破“信息壁垒”“流程桎梏”,将“企业找服务”转变为 “服务找企业”。政府和产业平台不再是单纯的“管理者”或“服务提供者”,而是市场资源的“整合者”、供需对接的“撮合者”。当数据代替“跑腿”、智能代替“经验”,企业就可以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将立博体育精力投入核心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

当前,各地营商环境竞争已进入“深水区”,而真正优质的营商环境不在于“要给企业什么”,而是“企业需要什么就补什么”;不在于“让企业找服务”,而是“让服务适配企业”。

余杭之所以被称道为“最懂企业的政府”,正源于其不断回应企业真实需求、主动迭代服务的意识。近段时间以来,从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的发布,到如今成果转化保险与AI招商平台的接连落地,无不显示出余杭的营商环境服务理念正变得更系统、更智能、更超前。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加速崛起,企业对政务服务精细化、务实化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这也要求相关部门更细化服务“颗粒度”,更注重“加码”式营商环境建设。一方面,要继续迈开腿、沉下去,深入一线摸清企业生产经营痛点、需求难点,通过跨部门协同发力,统筹运用好多种资源,及时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另一方面,要多开展“回头看”,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变化,排查前期有效的服务措施是否出现 “水土不服”,通过跟踪企业最新发展动态,重新优化梳理服务举措。

唯此,才能构建真正具有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的营商环境,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