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厂


记者 杨阳昨日,良渚梦栖小镇迎来一位特殊的“居民”——国内宠物行业头部品牌“高爷家”总部及其旗下现象级猫砂品牌“许翠花”将正式迁入这片创意沃土。

就在几天前,上市仅两年半的“许翠花”在618电商大战中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近乎零流量预算投入,业绩飙升150%,横扫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四大平台高端猫砂类目第一,在竞争激烈的宠物赛道登顶。这场“佛系”逆袭的密码何在?迁址背后折射何种发展哲学?记者对话创始人彭瀚,探寻“产品主义”的胜利法则。 


“铲屎官”的执念:

千次实验与千万“豪赌”

目前,宠物行业猫砂市场已是一片红海,巨头林立、营销厮杀、价格战硝烟弥漫。“许翠花”的崛起路径则像一股清流,以极致产品力冲刷行业认知。

2021年,资深“猫奴”彭瀚及其团队发现国外一款植物猫砂,体验极佳但价格高昂。“为什么国内养宠人不能用上平价好产品?”一个颠覆性念头由此诞生。国内植物猫砂的核心技术近乎空白,为破解结团、吸水等难题,团队“死磕”上千次实验。在产品尚未完全定型、技术风险犹存时,他们做出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决策:投入超过1000万元,自建工厂。

“当时全公司都在劝我,风险太大了。”彭瀚坦言,“但我们在国外产品上看到了‘好’,就希望能做出来。”最终,以木薯淀粉为核心的“许翠花”植物猫砂横空出世,定价仅为进口竞品三分之一,凭借“结团快、不粘底、易清理”的体验,迅速俘获养宠人的心。

品牌于2022年10月上线,今年“618”即登顶全平台高端猫砂榜首。支撑“火箭速度”的,不仅是好产品,还有后续的“智慧”加持。2024年底,年产9万吨的“许翠花”智慧工厂在良渚投产,月产能从1500吨跃升至近6000吨,产能翻四倍,人工反减半,边际成本骤降,产品价格近乎“腰斩”,性价比飙升。


零投放登顶:

产品力破除价格敏感

今年“618”,宠物品类流量费水涨船高,“许翠花”却选择“逆行”:从4月起停止付费投流。

“流量费太贵,对企业生命周期不健康。”彭瀚解释。不烧钱买流量,靠什么?答案依然是产品力沉淀的品牌势能。“积累的用户口碑和品牌惯性,会自然带来转化。”彭瀚透露,“618”期间“许翠花”线上销售额破7500万元,售出超300万包,与“高爷家”猫粮合力破亿。品牌已具自传播效应,美妆、日用品等达人的视频里,常出现“许翠花”的身影,“我们可没付钱。”彭瀚笑着说。

值得一提的是,“许翠花”定价虽处国内较高梯队,却保持高增长与销量。“许多用户不觉得贵,”彭瀚指出,“他们之前消费能力强,每月花一两百买猫砂,体验却不如现在。当体验升级足够显著——结团快、不粘底、易清理、更环保,用户就愿为品质买单。”后台数据显示,其六个月复购率高达40%,印证了用户粘性,产品力成为破除价格敏感的关键。

事实上,“高爷家”营销费用率常年低于20%,远低于行业普遍的40%。省下的钱,大量投入研发和品控。“与其卷营销,不如卷研发。”彭瀚强调,“我们是靠颠覆行业成为第一的,必须保持颠覆能力,宁愿自己颠覆自己。”


重返良渚:政企共育

“宠物友好”新家园

昨日,“高爷家”总部正式落户良渚梦栖小镇。这非简单搬迁,而是一场温情的双向奔赴。

2018年企业在良渚成立,后因一些原因,办公位置发生迁移。重回良渚,源于一段“余杭速度”的佳话。

“2024年筹建智慧工厂时,从选址到动工仅1个月,动工到投产仅6个月,全程7个月,比预估缩短近10个月。”彭瀚感慨,政府部门送策上门,全力协调厂房、燃气、电力等要素,“连租金优惠都主动帮我们争取,政府还追着我们送政策、送补贴。”全链条服务让企业深感“不可能离开余杭”。

良渚独特的“宠物友好基因”也深深吸引了企业,宠物友好餐厅、社区林立,遛狗携宠氛围浓厚。“这里环境理念与我们‘让养宠更科学、更体面’的愿景高度契合。”彭瀚表示。

“此外,余杭的人才聚集效应显著。”彭瀚补充道,“梦栖小镇汇聚了大量设计、文创类企业与人才,这为我们招聘研发、设计、运营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这里聚集的设计创意力量,将为品牌视觉、跨界合作注入新灵感。”


向善的力量:

责任铸就信任根基

商业之外,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血脉:发起“高爷家加餐计划”助力流浪猫过冬;与天猫联合“拆蛋计划”为高校流浪猫绝育;举办公益展让大众看到田园猫的可爱与流浪猫的困境……

环保上,“许翠花”使用可再生降解的木薯淀粉已是进步,但团队仍在寻求更优解。“木薯虽环保,但作为食物有更必需的用途。”商业伦理自觉驱动他们测试咖啡渣、茶叶渣、竹粉等废弃物再利用。“目标更环保、低成本、利消费者,不违初心。”彭瀚说。

支撑这一切的根基,是近乎严苛的品控。“宠物食品是信任生意,一次翻车,信任就崩了。”企业每年花费数百万检测费,每批产品经历90多道品控流程,实时监控。这份对品质的“偏执”,是“佛系”营销背后的真正底气。

在快周转、高曝光的消费时代,“高爷家”路径提供反潮流思考。不追求流量,不打恶性价格战,而是“死磕”产品研发、品质把控。两年半登顶,印证了彭瀚的信念:“流量会波动,但用户信任列表里的位置是永恒的。”

在喧嚣红海中,专注定义好产品,即是最强竞争力。这份“慢”与“定”,或许正是破局关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