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伟康

入梅以来,余杭几乎每天都是雨水作伴。汛期到,大考至;每年必到,每年必考。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对治理能力的综合考验。极端天气频发时,筑牢防汛安全网既需要以“人”为基的严密防线,也要依托“技”为盾的智慧支撑。唯有双管齐下,方能守护江河安澜、百姓安居。

“人防”是防汛减灾的根基所在。回想去年汛期,我们成功防御东苕溪6.27米历史第四高水位梅雨汛期灾害,北湖分洪安然顺畅,接连打赢防汛防台攻坚仗,靠的就是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冲在前线。

如今,再次面对防汛这场大考,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将防汛责任细化到每一段堤坝、每一个闸口,通过清单化管理、网格化监控,确保防汛备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引导广大群众破除“看客心态”,掌握自救技能,形成“人人都是观察员、户户都是安全哨”的群防格局。

“技防”则是防汛战场上的“智慧脑”。前瞻、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信息,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织密立体监测预警网络,综合运用气象卫星、雷达、水文遥测等科技手段,实现雨情、水情、险情的精准感知与提前预报。在此基础上,依托“数智防汛”等数字化应用,对海量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对水库、蓄滞洪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的联合调度,让技术成果真正转化为前线战士的“钢铁铠甲”。

除此之外,还要多探索运用无人机快速巡查,摸清灾区和受困群众情况,及时精准安排救援;用智能化新型“龙吸水”排涝车高效抽排积水;用可移动、可拼装、可拆除的防洪闸替代沙包构筑“钢铁屏障”……当众多科技利器投入战场,抢险救援人员就更有信心和底气守护百姓平安。

防汛之要,在于未雨绸缪;制胜之道,贵在人技相济。站在防汛救灾的新战场,我们既要锤炼“人”的担当,让责任意识化作守护家园的铜墙铁壁;也要善用“技”的智慧,让科技创新成为劈波斩浪的破局利刃。

当每一滴雨水都被精准计算,每一份力量都被科学调配,我们定能在防汛大考中占据主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