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伟康

自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余杭与稻城在高原与水乡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结出了累累硕果。如今,乘着“余稻香”的东风,高原的藏香猪竟也“走”进了杭州小笼包店。这一对口支援消费帮扶的新实践,揭示了资源禀赋与市场转化能力双向奔赴的破局密码。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受制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市场对接渠道不畅等问题,虽坐拥资源“富矿”,却往往“卖不出好价钱”;东部地区虽具备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但受制于资源匹配度,难以将优势转化为产业集群。而通过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双方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藏香猪的“出山记”恰是其中的鲜活案例。

依托“余稻香”模式,前端在稻城布局标准化藏香猪养殖基地,以数字化手段管控品质;中端则整合天山面粉、嵊州技艺等要素,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终端依托杭州消费市场,实现品牌溢价。这种跨区域协作既延长了西部产业链,解决了农特产品“卖难”痛点,又优化了东部价值链,更好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此外,“余稻香”模式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搭建了多方共赢的生态闭环。浙江企业通过技术输出、渠道共享实现产业延伸,稻城农户借助订单农业、品牌溢价增收致富,城市消费者用消费选择参与公益行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帮扶中“政府热、企业冷、农民等”的困局,让市场力量真正成为主引擎,是“输血”到“造血”帮扶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应该说,这样的模式值得借鉴推广。特别是在新发展格局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浙川双方在深挖资源潜力、深化产业合作、开展消费帮扶等方面,还可以迈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比如,更加精准对接西部特色农产品供给与东部消费市场需求,把亚丁牦牛、飞鸡和优质虫草、松茸等多种绿色健康优质的农特产品,以“互联网+”“展会+”“云消费”等多种模式销售在东部市场,着力实现“养(种)得好”与“卖得俏”的同频共振。又如,以市场化眼光和思维引进培育立博体育优质企业、项目和人才,助推好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携手增强产业竞争力。

当“余稻香”模式推广至立博体育领域,雪域珍馐便不再“锁在深闺”,江南技艺也将深度赋能高原,东西部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便可徐徐展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