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移动,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但你知道吗?中国移动居然悄悄进军人工智能领域了,研发的是能主动交互并提供情绪价值的智能机器人。

余杭塘路与常二路交叉口,几幢巍峨耸立的大楼上醒目地标注着“中国移动”的字样,这里便是中国移动杭州研发中心,也被称作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

作为中国移动在杭州的直属研发机构,该中心紧扣“数字家庭、智能业务网络、核心能力”的两纵一横业务体系,加速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记者 李尚真) 走进中国移动杭州研发中心展厅,记者就看到一群机器人正在“手舞足蹈”,迎宾导览机器人在其中最为显眼。它身高1.7米,体重65千克,走路速度和人类差不多,自带科技感又不失亲和力。

迎宾导览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具备迎宾接待、引导讲解等功能。通信巨头做的这款机器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灵犀”,是一位“六边形战士”。

首先,它是自带“活地图”的贴心向导,内置高精度定位系统,能构建展厅地图,自动规划最优导览路线,甚至可以对着PPT按照用户节奏进行讲解。

它也是一个行走的“知识库”,搭载多模态交互技术,可以快速响应用户的提问。观众逛展累了?“灵犀”还会讲个冷笑话为你提神。

它还是一个“记录员”。迎宾结束后,会自动梳理接待过的观众信息和高频问题,生成会议纪要。

早在2022年,中国移动就入局人形机器人市场,与一些生态机器人产品合作,嵌入自身的服务能力进行售卖。

今年,“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中国移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了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依托全球领先的5G通信网络,中国移动筹备打造“具身智能专网”,集成通信、算力、定位等技术,提供机器人云端服务。简而言之,就是给机器人装上一个“云端大脑”,把复杂的计算任务全丢到云上处理,减少本体的算力成本。

不同于其他机器人制造商,中国移动是机器人的服务商和运营商,更侧重“大脑”的开发,引导机器人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服务,核心目标就是让机器人摆脱遥控器,实现自主服务。

当前,许多表演类机器人仍依赖人工操控,而中国移动通过智能化技术已推出四类产品:轮式、四足、轮臂和人形机器人,它们能主动感知环境并完成任务,例如导览讲解、物件搬运等,真正实现“不用遥控、自己干活”。

尽管今年才刚刚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已初具规模。目前,该团队共有160人,平均年龄32岁,博士占比10%,硕士及以上学历者达80%。搭配“年轻化+高学历”的顶级配置,专啃“卡脖子”技术。

未来,中国移动将以“科技向善”为导向,赋予机器人温度,让机器人从“工具”变成“家人”,涉足导盲、情感需求等领域,让科技能量触达千万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