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凌怡 沈扬)“听,这电梯运行时多安静,还带空调,现在乘电梯成了享受。”在仁和街道清合嘉园西区,小区居民钟琼步入焕然一新的电梯轿厢,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声,镜面不锈钢轿厢平稳升至11楼。

清合嘉园西区于2006年建成交付,是仁和街道首个商品房小区,有13部“服役”约20年的电梯。近几年,小区电梯故障率呈爆发式增长,物业经理翻开维修台账:年均300次报修、23起困人事件。

“去年夏天,有邻居接孩子回来,电梯突然卡住,应急铃按了半小时才有反应,孩子吓得直哭,大家至今都心有余悸。”钟琼回忆道。

“‘高龄电梯’成了居民的‘心头病’,看着业主群里的抱怨信息,我们意识到必须破局。”獐山社区党委副书记朱靖靖说,去年9月底,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电梯更新专项工作组”,用三轮协商解开了这个“死结”,又用四张清单温暖了民心。

首轮入户走访时,由30名社工、志愿者组成“民意收集队”,15天时间敲开260户家门,绘制出包含52条建议的“民情地图”:“独居老人担心施工噪音影响休息”“怀孕8个月的孕妇提出施工期间出行不便的顾虑”“电梯换了品牌后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当时,只有85%的居民初步同意电梯更新,持反对意见的业主把社工、志愿者拦在门外。

为此,社区组织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等各方召开议事会,邀请电梯企业现场演示降噪工艺。针对32户特殊群体,社区联动“邻里调解团”32次上门定制方案——为独居老人安排“错峰陪行”,给孕妇开通“绿色电梯通道”,推出“24小时联系卡”,代购、陪医等服务直通家门。针对施工出行不便的顾虑,一遍遍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停一用一”让居民出行不中断。同时,施工进度清单透明公开,节点上墙公示,“居民开放日”还邀请业主查验材料……最终,用三轮协商、四张清单赢得业主支持,电梯更新同意率达97%。

小区业委会副主任肖海燕说,通过听证比选,最终由业主票选出更新的电梯品牌。施工期间,社区联动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开展每日“打卡”巡查,让45项问题记录单成为工程质量的“紧箍咒”,最终实现工程“零投诉”。“不花一分钱,享受到比开发商原装更好的电梯,业主们都很满意。”肖海燕说。

从年均23起困人事件到零投诉施工,从52条民情建议到97%支持率,清合嘉园西区的电梯更新印证了一句话:基层治理的密码,就藏在“把话筒交给群众”的真诚里。

正如朱靖靖所说:“我们要搭建好民意自由流动的管道,让立博体育居民参与到小区日常治理中,真正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