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超 高庆洋) 最近一段时间,余杭街道凤联社区嘉元广场变得热闹起来,不仅“宅”在家里的老人纷纷走出家门,就连许久不见的老街坊也频频出现在小区。嘉元广场的人气为何如此旺?

“我们这里正在改造,已经有5部电梯交付使用了。听说出门方便了,一些有房出租的老街坊也说要搬回来。”在嘉元广场住了20多年的王大妈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小区6号楼3单元地面上整齐堆放着钢筋、水泥预制板等建筑材料,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在进行地基施工。

“目前小区还有3部电梯正在施工,还有1台即将进入联审阶段。”凤联社区居委会委员岑力强介绍,嘉元广场是于2000年交付的老旧小区,共有11个单元楼,其中9个单元的电梯加装已启动。

“现在一袋米、两桶油,轻轻松松就能搬回家。”家住五楼的周大爷谈起新装的电梯,满脸是笑。68岁的他过去因腿脚不便很少下楼,如今不仅日常采购变得轻松,每月仅需8元电费的开支也让他直呼“实惠”。

周大爷所在的4号楼1单元是嘉元广场加装电梯的“样板”,从居民签字、资金筹集到完成施工仅用了半年时间。该单元共12户居民,有8户参与出资,按照4:3:2:1的楼层分摊标准,高层住户承担立博体育费用,实际支出均未超过3万元。

4号楼1单元加装电梯的成功运行,在嘉元广场形成“示范效应”,其他单元楼的居民纷纷向社区表达加梯意愿。如今,该小区交付的5部电梯已成为老年人的“腿”,让他们的出行不再艰难。

加装电梯是民生“关键小事”,涉及资金分摊、邻里协商、审批流程等复杂环节。为打通堵点,区住建局联动属地镇街、居委会、业委会,通过三方协同共治,一起从点上破题寻策,形成符合各个老旧小区实际的“1+2+N”加梯工作法。

为了让政策立博体育地惠及百姓,我区组建了16个“加梯帮帮团”,超百名成员深入一线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噪音、采光等问题,代建单位定制个性化方案,确保电梯与楼体结构无缝衔接。

在后续施工阶段,为最大程度地避免反复扰民,区住建局牵头规资、消防、燃气、通信等部门和社区密切协作。

像嘉元广场一样,余杭许多老旧小区通过加装电梯焕发了新的活力。截至今年5月,我区已累计交付加装电梯超200台,惠及8个镇街、3000余户家庭。瓶窑镇桃源小区、余杭街道金源公寓等成片加梯案例,验证了“因楼制宜、民主协商”模式的可行性。

今年,我区计划新增交付电梯70余台。接下来,余杭将继续深化加装电梯工程,通过政策优化、技术升级和社区共治,推动立博体育楼栋告别“爬梯时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