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媛媛) 当“国际博物馆日”的文明之光、“中国旅游日”的山水之约与余杭非遗保护月的传承之火相互交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昨日上午,“文旅嘉年华 余杭好地方”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暨余杭区第二十个“非遗保护月”活动,在百丈镇溪口村启幕。

在古韵悠然的余悦市集上,径山点茶的禅意氤氲、中泰竹笛的清越之声与余杭纸伞的制作技艺交相辉映,多项非遗技艺的活态展演带市民游客感受余杭非遗的魅力。现场,“余杭区乡村博物馆联盟”成立,串联起全区32家省市级乡村博物馆,形成“美美与共”的文旅联动网络,发挥乡村博物馆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即将到来的农历五月是余杭区第二十个“非遗保护月”。现场发布了《余杭非遗研学地图》《余杭博物馆地图》,两张“数字地图”串联起50余个博物馆、非遗体验点,让游客实现“可参与、可带走、可传播”的指尖文旅一图游,让非遗更好地“活”起来。还有“良渚寻玉记”“径山问茶行”“青山溪游记”“未来共富路”4条精品文旅线路,让游客体验各具特色的创新玩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深度融合“非遗活态传承+博物深度研学+乡村生态旅游”,创新推出“余杭好地方·博物馆日亲子寻宝赛”,吸引百组亲子家庭来到溪口村开启研学游。他们通过土梭织布、竹编、剪纸等互动体验,感受“中国乡村博物馆第一村”的非遗之美、乡村之美。在传梭博物馆,带着女儿来体验织布的王女士感慨道:“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非常希望下一代能亲身体验老底子的文化,将非遗传承下去。”

据悉,从即日起至6月底,我区将持续开展30余项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及“非遗保护月”的亮点活动,如余杭之夜·潮端午、五常龙舟胜会、水乡婚礼、青山端午游龙会等,让不同群体都能在余杭找到独特乐趣,将千年文脉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