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届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博览会上,观众在参观良渚文化文创产品展区
以良渚文化纹样设计的文创产品“玉冠天下发梳”
(记者 宋晗语) “当我们在讨论遗产时,其核心在于,遗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同时我们对其进行的保护、修复与重新解读,更是为了未来。”
昨日,第三届“良渚论坛”如期举行。会场外,剑桥大学考古学系副教授、剑桥大学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莉莉安娜·雅尼克的这番话,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古老文明,如何生生不息?
“守得住、看得见”
要了解文明,首先要看懂它。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开宗明义地界定,无论是文物、建筑群、还是遗址,必须具备突出的普遍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城址的格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都高度体现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如果放在世界的维度上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几乎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程度,实现了文明定义的中国叙述。
这是良渚之于中国的含义,也是对于世界的价值。
良渚文明是史前文明,也是处在复杂型潮湿环境下的超大型土遗址,展示难度大。如何让这样一份瑰宝,突破“看不见、看不懂”的瓶颈?
良渚首先坚持以“保护第一”为原则,以数字化手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
守——
法国国家预防性考古研究院创始主席、法国大学研究院&巴黎第一大学荣誉教授让-保罗·德穆勒在本届“良渚论坛”主旨发言环节中表示:“要传承文物和文明,我们更应该考虑‘保护’本身”。
在良渚古城遗址,有一张看不见的巨网,“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围绕考古遗址“发掘—保护—研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创新“空间管治”“网格智治”“价值研究”“文物+”四大场景,强化大遗址整体性、系统性、预防性保护,全面提升良渚遗址保护利用能级。
看——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用手机扫描遗址点上的二维码,就能在屏幕中“再现”千年王朝;在良渚博物院,戴上AR眼镜,就能伸手“触摸”展柜里的“老宝贝”;置身于良渚VR大空间,访客可以穿越时间,与良渚王共历文明兴衰……
以数字化加持,让古老与未来相遇。
多年来,良渚持续迭代升级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瑶山、老虎岭三大遗址公园“1+3”展览示体系,推动良渚文化从“静态陈列”走向“立体鲜活”,每年吸引超300万游客走进良渚遗址;破解土遗址“看不懂”的难题,开展“云游良渚”活动,打造良渚古城数智体验馆、“莫角山朝圣之路AR体验”项目,让良渚文化“触手可及”。
当文脉与科技共舞,沉睡千年的土遗址重焕新生,世界由此认识了一个更为古老的中国。
“可知、可感、可及”
赓续文脉,回到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感知未来。对于此,良渚始终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先行先试。
作为世界遗产,要发挥其在地性,让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荣共生,让文化成果融入当代生活。如何让晦涩的考古术语、艰深的学术成果,转化为普通大众看得懂、感兴趣的话题?
从地理位置上看,良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先天优势。
溯古,良渚遗址位于“双遗文化”——良渚文化和运河文化交汇处,是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地;追今,良渚遗址又是余杭区“两廊一轴”交汇点、“南北千年发展轴”的核心之一。
正因为此,这个发源于5000多年前的古老文明,是活灵活现的:
在良渚,文明有颜色。
2023年,“良渚MEI”生活美学工程首批研究成果“良渚核心色彩”发布,开创了国内大遗址原创色彩体系之先河,以色彩美学致敬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成果通过“研色·良渚之夜”沉浸式综合艺术秀先后亮相上海博物馆、首届“良渚论坛”,参加文博会、展会、市集等活动20余次。穿越五千年的美学之旅,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古老文明的现代诠释。
在良渚,文明有形状。
神人兽面纹饰、玉琮、玉鸟、玉璧、玉冠状形器,原本只是博物院里的展陈,如今转化成为了600多款文创产品,产品类别涵盖日用家居、贵金属等十一大门类,形成“良渚+”系列产品矩阵,访客可以将文化“装”在口袋里带回家。
在良渚,文明有声音。
《良渚揽秀》跨界表演、舞集《良渚》以及多部纪录片,用丰富的文艺表现形式,将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勾连。在本届“良渚论坛”期间推出的“诗舞音画”艺术雅集、“良渚之光”中美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更将以现场展演、文明对话等形式,推动交流互鉴。
令人欣喜的是,极具余杭发展特征的科技创新,还为古老文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依托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以良渚文化为“圆心”的“文化产业新高地”正在崛起——游一卡网络推出策略桌游《良渚文明》,在游戏中探索建立良渚王国;索以文化开发制作动漫作品《再见,良渚》,还原良渚文化历史脉络;飒影文化联合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沈括小学合作开发动画作品《少年沈括》;良源文化推出少儿启蒙动画《汉字小精灵》……
一边是悠悠流淌的历史,一边是奔腾向前的未来。当我们在良渚,回看历史、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原来,古老文明远比想象更精彩。